上市挂牌企业普遍使用的融资方式包括:公司债、可转债、非公开发行、公开增发和配股,这五种融资方式既有互通之处,又存在着较多差异。
一、五种融资方式差异比较
(一)融资规模
公司债: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产的40%。
可转债: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产的40%,市场接受度较高。
非公开发行:受投资者家数限制,难以实现较大融资规模。
公开增发:受市场影响较大。
配股:融资规模一般不超过配股前总股本的30%。
(二)融资效率
公司债:当期效率较高。
可转债:定价效率较高,转股价通常相对市价溢价0%-10%。
非公开发行:融资效率偏低,竞价类发行通常折让15%-25%,受锁定期限制。
公开增发:取决于发行期的估值和股价水平。
配股:定价效率偏低,发行价格折让较大,一般为30%-40%。
(三)募投用途限制
公司债:限制较少,可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偿还贷款等。
可转债:全部用于具体募投项目。
非公开发行:除用于具体募投项目外,可以3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锁价发行不受限)。
公开增发:全部用于具体募投项目。
配股:除用于具体募投项目外,可10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贷款。
(四)对业绩摊薄的影响
公司债:无摊薄压力
可转债:摊薄较为缓和渐进
非公开发行:有短期摊薄压力
公开增发:有短期摊薄压力
配股:有短期摊薄压力
(五)融资成本
公司债:5.72%(平均利率)
可转债:由于权证交易溢价收益的补偿作用,债券水平为0.2%-2%。
非公开发行:融资成本低于公司债及可转债,稀释股权为代价。
公开增发:融资成本低于公司债及可转债,稀释股权为代价。
配股:融资成本低于公司债及可转债,主要为大股东权益资本价值出现的不利变化。
(六)审核时间周期
公司债:1-2个月
可转债:3-6个月
非公开发行:3-6个月
公开增发:8-12个月
(七)发行时机
公司债:若利率处于上行通道则有利于锁定较低的利息成本
可转债:对目前公司股份一定程度低估、未来有上涨可能的情况罗为适合
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可在公告预案时锁定发行底价。若募集现金,由于1年锁定期,则在未来股价有上涨趋势时较为适合
公开增发:股价处于上升通道如20日均价低于现价时发行会相对顺利
配股:股价较高时打折空间较大,对股东参与配股的吸引力更大
(八)发行风险
公司债:受发行期市场环境影响,发行风险可控性较差
可转债:发行风险较小,可在多种市场环境中启动发行
非公开发行:在审核期内受市场影响较大,对于估值较高、未来业绩增长有不确定性的企业,成功足额发行有一定压力
公开增发:受审核期市场影响极大,发行风险最高,可控性较差
配股:发行风险取决于主要股东是否参与认购
(九)适用企业类型
公司债:负债率较低、现金流稳定的企业
可转债:负债率较低、规模较大经营较为稳定并具有一定成长性的公司
非公开发行:发行后业绩增长能力较强,负债率不太低;有资产注入、并购重组需求的企业
公开增发:发行后业绩增长能力较强,负债率较高
配股:发行后业绩增长能力较强,负债率较高
二、五种融资方式简要总结
融资方式一:公司债
长处:对盈利指标影响不大,募集资金投向较为灵活,操作周期较短。
缺点:债权融资方式长处率较高,刚性还款压力大,较银行贷款无成本优势;难以满足大规模融资需求。
融资方式二:可转债
长处:对业绩摊薄较渐进,配合公司业绩释放;发行风险较小,融资效率较高,操作周期较短。
缺点:融资规模有限;转股时间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有回售压力或向下修正转股价的风险的不确定性。
融资方式三:非公开发行
长处:市场承接力有所提高,对市场影响小,发行灵活性较强。
缺点:发行期首日定价导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较大规模或行业预期不佳的发行存在一定难度,需深入挖掘需求;直接摊薄股本,对公司短期业绩压力较大。
融资方式四:公开增发
长处:募集资金规模较大,定价效率相对较高。
缺点:易受市场短期波动影响,可控性较差;发行风险较高,对市场冲击较大;直接摊薄股本,对公司短期业绩的压力较大。
融资方式五:配股
长处:定价较为灵活,发行成功概率较高。
缺点:大股东资金负担较大;融资效率较低;直接摊薄股本,对公司短期业绩的压力较大。
综上分析,这五项融资方式各有长处,上市挂牌企业融资时具体选择哪一种,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融资规模需求、对未来业绩增长的判断以及资本市场情况的适用性。在注册制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债与IPO融资中最突出的工作是要规范清理自身存在的法律问题,即做到查漏补缺,合法合规经营,以优质的状态去拥抱资本市场的扶持。
专业律师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合法合规经营“体检”,查找问题补缺漏,规范经营,并辅导企业及时掌握和申请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快速恢复生产、谋求更快更好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交流之目的,不得视为湖北众勤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或对法律的解读。任何仅仅依据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做出的作为或不作为决定及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行为人自行负责。如果您需要法律意见或其它专家意见,应当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寻求专业法律帮助。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