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88871993

孙光焰公司治理系列著作集锦之一:《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研究》序和后记

来源:孙光焰律师日期:2019/09/1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7-06

字数:30万字

学术评价: 2011年获第七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了一股公司治理研究的热潮。其中有关公司竞争力的研究成为各国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焦点,这是因为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公司之间的竞争。公司的治理问题已经远远超越了公司内部问题的范畴,而成为一个受到各国政府、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从1990年代起已有30多个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如经合组织(OECD)、世界银行等,制定了公司治理准则并不断修订。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法学家乃至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对公司的治理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研究热情。我国公司治理研究主要围绕国企改制展开,具有很强的功利主义和政治色彩。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及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践证明,完善公司治理有利于公司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证券市场、政府机构等评价公司业绩,进行投资决策,加强市场监管,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环境下,公司治理的特点和重点各不相同,所以,相应的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必须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司发展的实际。)此句意思不够明确,可否删去,或写明确一些。

迄今为止,学者们已就公司治理的许多基本问题达成了广泛的一致,并集中反映在一些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政府发布的公司治理原则之中。但关于公司治理模式趋同或存续(也称多元化)的争论却并没有随其他公司治理问题达成一致而逐步走向趋同,反而分歧却在不断地扩大。就近几年国际上的争论来看,存续论的研究成果似乎占了上风。而国内关于公司治理模式趋同或存续的研究仍较为薄弱,更不用说形成系统了。并且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在这种背景下,本书作者主要从法学的视角进行的研究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对公司治理模式趋同抑或存续演进趋势的准确把握,有赖于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的全方位整体透视,及其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形成原因的多角度立体洞察。这是进一步研究公司治理模式趋同抑或存续演进趋势的逻辑起点。本书作者正是从这一起点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相信本书的出版发行对于推进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和对于公司治理实践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相信能够引起社会广大读者的重视和欢迎。

漆多俊

2007年3月26日于长沙

后  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成的。选择这个题目作为我的博士论文选题,纯属偶然。那是在2001年春季的一次课堂讨论上,同学们对独立董事制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于是我开始考虑将公司治理制度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在2002年博士论文的开题时,我的题目是《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后经导师漆多俊教授修改,以《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研究》作为最终的选题。并于2003年5月定稿后通过答辩。所以本书的核心观点及创新观点均形成于博士论文的写作过程之中。期间有些观点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一些学术刊物上。

本书得以能出版,也是偶合。博士毕业后,重操旧业,回到机关从事司法实务工作。博士论文被束之高阁,出不出版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2005年5月漆老师从长沙来武汉主持召开湖北省经济法年会时见到我,对我说,如果我能在高校,一定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并说当初他决定招收我做他的博士生,主要就是考虑到我在机关工作却还能静下心来写一些文章并能在一些重要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恰好也是在这次年会上,我认识了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副院长王瑞龙教授。正是在王教授的引荐下,2005年11月我顺利地进入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从而开始了我的职业学术生涯。于是博士论文的出版才具有了现实的意义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从2006年3月起我着手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6月我在博士论文基础上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06BFX030)获准立项,更加坚定了我要把博士论文改好的美好愿景。但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的压力步步逼近,所以只好先作一个了断,权且将之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中期成果先行出版,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只好寄希望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题了。

回首过去,三年的博士学业生涯是在夜以继日的煎熬中度过的。这期间有多少人生感悟,多少恩师教诲,多少同窗情怀,在此难以言表。恩师漆多俊先生朴实严谨、远离浮华、甘于清静、长于思辩的治学心态和治学方法,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从中领悟到做人和做事的真谛。恩师漆多俊先生的指点迷津,给我茅塞顿开的升华;师弟闫小龙的学海竞帆,给我勇争上游的豪迈激情;师姐陈丽华的地主之利,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博士论文写作的攻坚时刻,我的儿子孙博文诞生了。正是他的哭闹驱走了我秉烛伏案的疲惫,同时也给了我创新的灵感。感谢我的母亲承担了繁重的家务,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感谢我的妻子程飞给我带来家的温馨。

感谢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陈晓红女士、副院长王国顺教授、李一智教授、李自如教授、高阳教授及全体老师,是你们教给了我管理学的思维方式,使我受益非浅。

感谢中南大学法学院韩龙教授、沈乐平教授及全体老师,是你们对我论文的评阅及提出的宝贵意见,使我的博士论文臻于完善。

感谢中山大学法学院周林彬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李先波教授,你们在我论文答辩时提出的问题极其富有启发意义。

感谢武汉大学和中南大学的同门博士李国海、王天习、王健、许多奇、李刚、刘桂清、黄明安、赵红光、陈文、郭宗杰、张冬云、王新红、罗军飞、丁国民、刘莉、李运华、陈云、游钰、蒋言斌、漆丹、张军建、李勇、陈云良、黎江虹、莫沙沙、周武、刘继虎、王艳林是你们在每次博士生读书会上的精彩发言,开拓了我的视野,启迪了我的思维。

感谢中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戴小明教授,正是他在任法学院院长时将我引进入校。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宪义教授、法学院黄仕清书记、邹反修副书记、副院长王瑞龙教授、魏玮光女士、刘之雄教授、潘弘祥副教授为我在法学院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并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法学院的其他同仁从多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任明主任,他们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孙光焰

2007年3月21日春分于武昌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9 湖北众勤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22756号-1

Designed byWanhu

服务号

订阅号

TEL:027-88871993
ADD:武汉市洪山区徐东大街79号中兴时代数贸港A栋20层2002号